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问题。蒿里行曹*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*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...

词宝吧 人气:1.46W

问题详情:

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问题。蒿里行曹*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*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...

阅读下面这首诗,完成问题。

蒿里行

曹*

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
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

*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
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

淮南弟称号,刻玺於北方。

铠*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

白骨露於野,千里鸡鸣

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

1.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 )

A.“嵩里行”为汉乐府旧题,属《相和歌·相和曲》,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,曹*借以写时事。嵩里,指死人所处之地。

B.“初期”句用典,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,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,除奸诛恶。

C.“势利”到“刻玺”句写关东诸将各为“势利”而争自相残杀,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,可谓层层剥笋,步步深入。

D.全诗使用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,无意于词句的雕琢粉饰,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,风格质朴,豪放飘逸,引人慨叹。

2.钟嵘评曹*之诗:“曹公古直,甚有悲凉之句。”请结合本诗的“悲凉之句”分析诗人的情感。

【回答】

1.D

2.(1)憎愤。“义士”“讨”“群凶”,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,揭露了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,行争霸天下之实的事实,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。

(2)失望。联*内部矛盾重重,自相残杀,力量换散,诗人对此感到失型。

(3)同情。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百姓深感同情。

【解析】

1.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,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,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、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,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,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、形象、主题的鉴赏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审题,即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“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”,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,逐句翻译诗句,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,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,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,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,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,得出*。

D项,“豪放飘逸”理解错误,所谓“豪放”即豪迈奔放,就抒情主体而言,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“情感激荡,格调昂扬”“想像奇特,夸张出格”“志向高远,襟怀旷达”“气吞宇宙,力拔山河;傲骨嶙峋,狂荡不羁”等特点;所谓“飘逸”,即体气轻扬,志向凌云,形影飘忽,磊落不群。而本诗中有对战乱的憎愤,有对百姓苦难的同情,故整首诗读来应是“沉郁悲壮”的。

2.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。解答此题,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“钟嵘评曹*之诗:‘曹公古直,甚有悲凉之句。’请结合本诗的‘悲凉之句’分析诗人的情感”,然后理解评价之语的意思,再结合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。所谓“悲凉之句”应是说诗歌中包含悲凉之情,而这“悲凉”可以具体表现为伤感、失望、同情、憎恨等。通读全诗,可将诗歌分为三层,前4句为第一层,中间6句为第二层,最后6句为第三层。这三层分别抒发了作者的憎愤之情、失望之情和对百姓的同情。如前四句“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”,这是说关东各郡的将领,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,准备兴兵*董卓,但人心不齐,造成混乱,诗人对此给予了无情的揭露,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;中间六句“*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淮南弟称号,刻玺於北方”,这是说当时各郡虽然大*云集,但却互相观望,裹足不前,甚至各怀鬼胎,为了争夺霸权,图谋私利,竟至互相残杀起来,诗人对此表达了失望之情;最后六句“铠*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”,这是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,作者对此表示了同情。

知识点:

题型:诗歌鉴赏

相关文章:
热门推荐
最近更新
猜你喜欢
更多推荐